对话科研人|上海市一医院杜鸿翔:单细胞视角下的宫颈癌研究
欧易生物客户专访第1期 | 与科研人同行
宫颈癌,作为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可防可控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妇瘤领域的重中之重。如何在单个细胞的层面捕捉癌变的蛛丝马迹?如何利用前沿技术推动临床样本的科研转化?
今天,欧易生物邀请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博士研究生杜鸿翔,分享他与团队在宫颈癌研究中的探索历程,以及为何在多家技术供应商中最终选择与欧易生物合作,开展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研究的背后故事。
一、研究者简介:杜鸿翔
杜鸿翔,博士,师从妇产科知名专家,研究方向为妇科肿瘤,聚焦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机制。他所在的课题组共6-7人,以临床样本为基础揭示宫颈癌的演进路径。
二、研究初心:捕捉宫颈癌的“细胞叛变”时刻
Q:能否介绍一下您当前的研究方向及其科学意义?
杜鸿翔:
我的研究聚焦于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进程。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典型的、由病毒感染引发、多步骤演进的癌症模型。我的研究期望发现一些新的驱动基因或异常的信号通路,这将是对现有癌症知识体系的补充,为理解癌症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证据。通过阐明宫颈癌发展的深层机制,我们或可识别出全新的、潜在的药物干预靶点,为开发更有效、更具针对性的靶向药物或免疫疗法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可防可控的癌症。 我的研究致力于从源头上理解其发展过程,这对于优化现有的筛查手段(如寻找更可靠的生物标志物用于早期诊断)和开发新的预防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三、合作契机:为何是欧易生物?
Q:在研究设计阶段,您是如何选择技术合作伙伴的?
杜鸿翔:
为了弄清楚在癌变过程中,哪些特定的细胞亚群是‘坏分子’的领导者,哪些是‘叛变’的免疫细胞,哪些是‘帮凶’,我们就必须深入到单个细胞的层面。因此,我们确定了使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技术。因为这类技术的操作门槛高,数据分析复杂,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
2025年6月前我们对多家主流测序公司进行了综合评估,6月5日跟欧易生物的团队取得了联系,6月20日选择与欧易生物合作。其中,选择合作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考量:
1、我们通过与一些已经取得优秀成果的同行课题组交流,了解到他们与欧易生物有非常成功的合作经历,良好的同行推荐和业界口碑,是我们选择的初步理由。
2、其次,也是我们最为看重的,是数据的质量与深度。在单细胞测序中,检测到的基因中位数和最终获得的细胞总数是衡量数据质量的两个核心‘硬指标’。欧易生物承诺的细胞捕获数(1万个)和基因中位数(1500)是几家中最高的;
3、在初步接触和方案讨论阶段,欧易生物的技术支持团队展现出了高度的专业性。他们能够深刻理解我们的科研目的,并提出建设性的实验优化建议。这种顺畅的专业沟通,让我们相信在项目执行和后续的生物信息分析中,我们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持。
四、技术攻坚:临床样本的“极速送达”与数据交付
Q: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有没有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环节或人员?
杜鸿翔:
我们研究最大的特点和难点,在于我们的样本来源是临床一线手术切除的新鲜宫颈组织。但它的‘保鲜期’极短,细胞一旦离开人体,会迅速开始凋亡和基因表达变化。我们的样本又是一例一例、不定期获取的,今天可能上午有一例,下一例可能在几天后的晚上。
合作项目对接销售婷婷响应非常快,每次我们一发消息,她立刻安排接收和实验准备,基本实现“当天取样、当天送达、当天质检反馈”。婷婷起到了关键的枢纽作用,她不仅仅是一个销售,更是我们项目后勤保障的第一响应人。每次我们发出取样通知,她总能做到‘秒级响应’,立即调动和安排好专业的运输人员。这种即时触发的物流链条,最大限度地缩短了组织样本的离体时间。我们前后送了7例样本,尽管第一例评级是D(提示质量风险),但欧易生物仍然保证并成功出了数据,后续样本评级都在B或C以上。最终的数据结果都比较符合预期,其中之前保证的捕获细胞总数是10000,最终拿到的一般都是13000,另外,细胞中位数预期是1500,最终拿到的是2600以上。
五、结语:科研是长跑,合作是助力
在与杜鸿翔博士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科研工作者对技术细节的严谨追求,更是对临床成果转化使命的认同。从临床取样到数据交付,从单细胞到未来可能的空间多组学,欧易生物愿意成为每一位科研人背后的可靠伙伴,用前沿的技术、扎实的数据、高效的服务助力中国原创科研走向更高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