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欧易生物深耕于生命科学科研服务行业,致力于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和研发人员提供靠谱的多组学技术服务。欧易生物在单细胞与空间多组学、传统转录组学、基因组学、蛋白代谢组学及微生物组学等方向积累了深厚经验,打造了成熟的多组学一站式服务平台。迄今为止,我们以“硬数据,好服务”的理念,助力客户在高端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章。
喜 报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3月欧易生物已助力112篇客户文章发表在各领域知名期刊上,累计 IF 高达861.6分,平均 IF 达到7.7 分。其中包括Advanced Materials,Protein & Cell,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Bioactive Materials等在内的10分以上文章25篇。此次收录的文章涵盖多个研究方向,如涉及单细胞时空组学方向 12 篇、转录调控方向 54 篇、基因组方向 2篇、微生物方向 14 篇、表观组方向1篇、酵母文库 3 篇、蛋白组&代谢组 7 篇、云平台 12 篇、多组学联合7篇。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最新的科研成果!
文章精选

Advanced Materials | 中性粒细胞膜伪装多肽前药纳米药物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炎症抑制
影响因子:29.4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涉及的欧易生物服务产品: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研究内容:神经炎症已成为缺血性卒中治疗的主要问题,因为它会加重神经功能障碍并抑制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恢复。盐酸非吡啶酮(FTY720)是一种FDA批准的抗炎药物,在缺血性脑实质中表现出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然而,将足够量的FTY720通过血脑屏障输送到脑损伤部位而不引起严重的心血管副作用仍然具有挑战性。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嗜中性粒细胞膜伪装的多肽前药纳米药物,能够迁移到缺血性脑组织中,并响应性氧自由基水平升高而原位释放FTY720。与静脉注射的游离药物相比,这种纳米药物将15.2倍的FTY720输送到缺血性脑中,并显著降低了心脏毒性和感染的风险。此外,单细胞RNA测序分析确定该纳米药物通过重新编程小胶质细胞向抗炎表型转化来减轻卒中后炎症反应,这是通过调节Cebpb调控的NLRP3炎症小体激活和CXCL2趋化因子的分泌实现的。该研究为设计和制造多肽前药纳米医药有效抑制缺血性卒中炎症提供了新的见解。
文章精选

Protein & Cell | 工程化的细胞外囊泡实现了高效的细胞内治疗蛋白输送
影响因子:21.1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涉及的欧易生物服务产品: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研究内容:开发一种细胞内输送系统对于扩大作用于细胞质或核靶点的蛋白质治疗剂具有关键意义。最近,细胞外囊泡(EVs)因其在细胞间通讯和生物相容性中的天然作用而被开发为下一代递送方式。然而,将感兴趣的蛋白质与支架融合代表了一种广泛使用的策略,以增加EVs中的载荷,但这可能会损害载荷的稳定性和功能。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EVs的细胞内输送方法(IDEA),该方法能够高效地包装和传递原生蛋白质,无需使用支架,在体外和体内均可实现。作为概念证明,我们应用IDEA来输送环状GMP-AMP合成酶(cGAS),这是一种先天免疫感受器。结果表明,携带cGAS的EVs能够激活干扰素信号传导并在多种同基因肿瘤模型中引发增强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将cGAS EVs与免疫检查点抑制结合使用进一步协同增强了体内的抗肿瘤功效。从机理上来看,单细胞RNA测序显示,cGAS EVs介导了肿瘤内部微环境的显着重构,揭示了浸润性中性粒细胞在抗肿瘤免疫环境中的关键作用。总之,IDEA作为一种通用且简便的策略,可应用于扩大和推进基于蛋白质的治疗剂的开发。
文章精选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单细胞RNA测序辅助的共价有机框架微针设计用于靶向光疗耐药肿瘤细胞
影响因子:19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涉及的欧易生物服务产品: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研究内容:共价有机框架(COFs)由于其优异的光吸收、光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而在光疗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然而,肿瘤细胞可能会在初始反应后对光疗产生耐药性,这对完全根除肿瘤构成了重要挑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COF的光敏剂TCN-PPDA-COF,具有出色的光热性能,并使用微针(MN)将其输送到肿瘤中,以增强癌症光疗。然后利用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探索了肿瘤细胞适应COF介导的光疗机制。 scRNA-seq分析揭示出,对光疗产生耐药性的肿瘤细胞显示出HIF-1α和VEGF信号通路的高表达水平,促进肿瘤内血管生成并在光疗期间继续存活。针对这一现象,开发了一种独特的CA微针贴片,旨在将TCN-PPDA-COF和血管生成抑制剂AL3818共同运输到肿瘤部位。 CA-MN贴片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同时介导光疗,从而消灭对光疗产生耐药性的肿瘤细胞。在4T1肿瘤负载小鼠模型中,CA-MN贴片实现了几乎完全抑制归肿瘤移植物,并激活宿主抗肿瘤免疫力,从而提高了αPD-1的应答率,有效抑制了肿瘤转移和复发。本研究揭示了一种通过scRNA-seq技术改良COF-MN贴片的巧妙方法。
文章精选

Bioactive Materials | 免疫防御型微球通过靶向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炎症级联反应促进椎间盘髓核的再生
影响因子:18.9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涉及的欧易生物服务产品:转录组测序
研究内容:持续和强烈的炎症是椎间盘退变(IVDD)的病理基础。有效拮抗或减少局部炎症因子可能有助于调节IVDD微环境并重塑椎间盘的胞外基质。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免疫调节水凝胶微球系统,该系统通过通过酰胺键将中性粒细胞膜包裹的聚乳酸-聚乙二醇酸共聚物纳米颗粒(T-NNPs)与转化生长因子-beta 1(TGF-β1)负载的表面化学修饰的甲基丙烯酸明胶缩合物微球(GM)结合。纳米颗粒-微球复合物(GM@T-NNPs)以优异的细胞样功能持续释放T-NNPs,有效地结合促炎性细胞因子,并改善了TGF-β1的释放动力学,保持36天的持续释放。 GM@T-NNPs在体外显着抑制了脂多糖诱导的髓核细胞炎症,下调了炎性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并上调了胶原-II和软骨素的表达。 GM@T-NNPs有效地恢复了大鼠IVDD模型的椎间盘高度,并显着改善了髓核的结构和生物力学功能。仿生技术和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整合扩展了仿生细胞膜包裹材料的应用,并为IVDD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文章精选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Pm13编码一个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
影响因子:16.6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涉及的欧易生物服务产品:转录组测序
研究内容:小麦白粉病是威胁全球小麦生产的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小麦的野生亲缘植物是白粉病抗性多样性的丰富来源。本研究报道了从野生小麦物种高大山羊草(Aegilops longissima)中基于图位克隆得到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Pm13。 Pm13编码一个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MLKL)样蛋白,其N-端具有MLKL_NTD结构域,C-端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结构域。通过突变、基因沉默、转基因分析和等位基因关联分析验证了Pm13的抗性功能。开发显著减少Pm13染色体区段的渐渗系,可以广泛地将此基因应用于小麦品种。对Pm13的克隆为理解Pm13介导的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分子机制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并强调激酶融合蛋白在小麦免疫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精选

Nature Communications | Omicron BA.2的突破性感染对免疫代谢平衡的长期影响:一项为期6个月的前瞻性研究
影响因子:16.6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涉及的欧易生物服务产品: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单细胞TCR&BCR测序
研究内容:已经有关于长期冠状病毒病(长COVID)和突破性感染(BTI)的报道,然而,Omicron BTI后长COVID的机制和病理特征仍不清楚。评估COVID-19和Omicron BTIs后免疫恢复的长期影响对于理解疾病并管理新一代疫苗至关重要。本研究进行了一项为期六个月的轻度BA.2 BTI康复者的跟踪随访,同时进行常规血液检测、蛋白质组分析和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研究发现主要器官出现了短暂的功能失调,并在BA.2 BTI后大约六个月恢复到正常水平。还观察到,针对主要循环亚型持久有效的中和抗体水平,表明杂交体液免疫保持活跃。但是,基于蛋白质组学分析,血小板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该分析还显示六个月后BA.2 BTI存在凝血障碍和抗病原免疫与代谢之间的失衡。通过回顾性分析异常激素水平、低血糖水平和凝血剖面,证实了免疫代谢失衡。长期的功能失调性凝血和物质代谢和免疫的失衡可能有助于长COVID的发展,并作为评估Omicron亚型BTI后恢复和长期影响的有用指标。
文章精选

Nature Communications | ARF基因突变在马齿型玉米中产生了硬粒结构
影响因子:16.6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涉及的欧易生物服务产品:BSA基因定位、转录组测序
研究内容:马齿和硬粒结构是影响玉米籽粒物理特性和谷物用途的重要特征。控制这些特征的基因尚未被发现,因此很难将两者的有利籽粒特征相结合。研究者在马齿型玉米的遗传背景中发现了ARFTF17基因的突变能够降低种皮IAA含量,从而创造出类似硬粒结构的玉米籽粒表型。ARFTF17在种皮中高度表达,编码与MYB40相互作用并抑制其功能的蛋白质,MYB40具有抑制PIN1表达和激活黄酮类生物合成基因的双重功能。增强的黄酮类生物合成可能会减少诱导生长素生物合成的代谢通量。马齿型玉米种皮中减少的IAA含量似乎降低了细胞分裂和扩张,创造出更短、更密实的籽粒。将ARFTF17基因突变导入马齿型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中可以改善其籽粒质地、完整性和干燥性,并且不影响产量。
文章精选

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 表面表达VCAM1的内皮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通过靶向和重编程单核细胞促进败血症相关急性肺损伤
影响因子:16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涉及的欧易生物服务产品:转录组测序
研究内容: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一种常见的威胁生命的综合症,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败血症相关ARDS是ARDS的主要类型,比其他类型更致命。细胞外囊泡(EVs)被认为是炎症性疾病发展的新型介质。研究团队先前的研究表明,内皮细胞来源的EVs(EC-EVs)在ALI / ARDS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机制仍然大部分未知。本研究证明,在败血症中,循环EC-EVs的数量增加,通过靶向单核细胞并将其重新编程为促炎巨噬细胞来加剧肺损伤。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揭示,VCAM1在败血症期间在EC-EVs上过表达,与单核细胞而非组织驻留巨噬细胞表面的整合素亚单位α4(ITGA4)相互作用,从而激活NF-κB通路,调节单核细胞分化。通过降低EC-EVs中VCAM1的水平或阻断单核细胞上的ITGA4可以减轻这种效应。此外,VCAM1+ EC-EVs的数量在败血症相关ARDS患者中显着增加。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败血症相关ALI / ARDS之前未知的机制,而且为其精准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靶点和策略。
文章精选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通过仿ECM的水凝胶微球传递细胞,促进大鼠腰椎骨间盘髓核的重建
影响因子:15.1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涉及的欧易生物服务产品:转录组测序
研究内容:髓核(NP)切除术是治疗晚期椎间盘(IVD)退化的一种临床手术,但它与可能引发的严重并发症有关。NP组织的重建由于其无血管结构和在IVD内持续受压而具有挑战性。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型仿生水凝胶微球,由明胶甲基丙烯酰(GelMA)和复方褐藻多糖(fucoidan)组成,以模拟天然NP的细胞外基质(ECM)。GelMA和fucoidan(GelMA @ FD)水凝胶微球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并显着增强了髓核细胞(NPCs)中基质成分的合成,包括aggrecan和Ⅱ型胶原蛋白。转录组测序分析显示,基质合成的增加与线粒体功能相关的基因和通路的富集呈正相关。随后的分子研究提供了证据,表明在GelMA@FD上培养的NPCs表现出增强的线粒体功能,包括升高的三磷酸腺苷产生和呼吸链因子表达,同时降低了线粒体活性氧。当移植到经历椎间盘切除的大鼠腰椎IVDs中时,将NPCs纳入GelMA@FD水凝胶微球中有助于重建NP,并恢复其结构和生物机械特性。观察到的IVD椎间盘高度和NP室内含水量的增加证实了这一点。总的来说,这些结果表明使用携带细胞的GelMA@FD水凝胶微球具有促进退化IVD中NP再生的潜力。
文章精选

Advanced Science | 通过扭转缺氧微环境增强铜死亡样死亡治疗生物膜感染
影响因子:15.1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涉及的欧易生物服务产品:转录组测序-原核
研究内容:最近出现的一种细胞死亡途径——铜诱导的细胞死亡,已经显示出治疗感染的重要潜力。现有的研究表明,依赖于有氧呼吸而不是依赖于糖酵解的细胞对铜诱导的死亡更敏感。在本研究中,开发了一种MnO2负载的铜金属-有机框架平台,称为MCM,通过重塑细菌呼吸代谢来增强细菌铜死亡样死亡。扭转缺氧微环境引发了级联反应,包括重新激活被抑制的免疫反应和促进成骨和血管生成。最初,MCM催化O2产生,减轻了生物膜内缺氧,并将细菌呼吸模式从糖酵解转变为有氧呼吸。随后,具有增强的三羧酸循环活性的敏化的细菌,由于铜浓度的增加和细胞内二硫化亚丙基-S-乙酰转移酶(DLAT)的聚集,导致了铜死亡。消除低氧也刺激了被抑制的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从而通过趋化和吞噬作用增强它们的抗微生物活性。此外,铜元素的营养效应,加上缓解缺氧的协同作用,有助于骨骼和血管再生。总体而言,通过改造感染微环境以增强铜死亡样细胞死亡为根除生物膜提供了一条很有前途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