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文章

5月关键词 | 助力97篇,累计IF 804. 3, 平均 IF 8.3


2024年5月-客户文章合集

多年来,欧易生物深耕于生命科学科研服务行业,致力于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和研发人员提供靠谱的创新多组学技术服务。欧易生物在单细胞与空间多组学、传统转录组学基因组学蛋白代谢组学微生物组学等方向积累了深厚经验,打造了成熟的多组学一站式服务平台。迄今为止,我们以“硬数据,好服务”的理念,助力客户在高端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章。

喜 报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5月欧易生物已助力97篇客户文章发表在各领域知名期刊上,累计 IF 高达804.3分,平均 IF 达到8.3分。其中包括Cell,Nature Nanotechnology,Molecular Cancer,Science Immunology。此次收录的文章涵盖多个研究方向,如涉及单细胞时空组学方向6篇转录调控方向55篇、基因组方向3篇、微生物方向13篇、表观组方向1篇、酵母文库6篇、蛋白组&代谢组2篇、云平台6篇、多组学联合5篇。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最新的科研成果!


1

文章精选

Cell | 肽 REF1 是促进植物再生的局部伤口信号

影响因子:64.5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

涉及的欧易生物服务产:BSA基因定位

研究内容:与动物相比,植物更频繁地遭受外界伤害,因此进化出强大的再生能力,修复受损组织,再生新的器官或整个植株,然而,触发再生反应的损伤信号尚未被确定。在研究植物损伤反应的经典模式植物番茄中,系统生物发生或信号缺陷的突变体虽然缺乏系统防御反应,但仍能维持中间的局部防御反应,这表明存在与系统防御无关的伤口信号,在调节局部防御反应中发挥作用。本文利用存在这种系统缺陷的番茄突变体发现REF1是一种独立于系统的局部损伤信号,可调节损伤触发的组织修复和器官再生。细胞损伤触发REF1配体的产生,该配体结合并激活其受体PORK1,REF1-PORK1介导的信号通过激活WIND1来促进再生(WIND1是植物伤口诱导的细胞重编程的主要调节因子)。因此,REF1-PORK1信号代表了一个保守的植物细胞因子通路,可以启动、放大和稳定一个信号级联,协调伤口触发的器官再生。总的来说,REF1的发现为通过提高抗逆性作物的再生能力来提高其转化效率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本篇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公众号,后续将有详细的文献解读与一作思路直播分享)


2

文章精选

Nature Nanotechnology | 使用纳米马达口服线粒体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

影响因子:38.3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涉及的欧易生物服务产品:转录组测序

研究内容:线粒体移植是恢复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能量供应的重要治疗策略,然而,它受到移植方法的侵入性和线粒体失活的限制,因此,本文探究了通过口服给药进行IHD治疗的线粒体移植。在线粒体表面释放一种一氧化氮的纳米马达,由于纳米马达的作用,线粒体获得了对受损心脏组织的趋化靶向能力。纳米化的线粒体被包装在肠胶囊中,口服后,线粒体被释放到肠道中,被肠细胞迅速吸收并分泌到血液中,最后运送到受损的心脏组织。纳米化线粒体对疾病微环境的调控,既能实现受损心肌细胞对线粒体的快速摄取和高保留,又能维持移植线粒体的高活性。此外,对IHD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受损心脏组织中积累的纳米化线粒体可以在转录水平调节心脏代谢,从而阻止IHD的进展。这一策略有可能改变用于治疗IHD的治疗策略。


3

文章精选

Molecular Cancer | DNMT1靶向重塑整体DNA低甲基化以增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肿瘤抑制并规避毒性

影响因子:37.3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涉及的欧易生物服务产品:转录组测序

研究内容在癌症进展中,DNA甲基转移酶1 (DNMT1)是维持DNA甲基化稳态关键酶。之前的研究发现DNMT1是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潜在候选靶点。然而,如何利用DNMT1相关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来调节OSCC仍不清楚。在这里,作者发现了人类口腔恶性转化过程中DNMT1的表达稳步提高,并且在体外和异种移植的OSCC模型中,DNMT1的抑制大大降低了致瘤性。在口腔癌发生过程中,DNMT1过表达伴随着癌症特异性DNA低甲基化的积累;相反,在癌细胞和异种移植肿瘤中,DNMT1敲低导致非典型的广泛的全基因组DNA低甲基化。这种新的DNMT1重塑的DNA低甲基化模式阻碍了PI3K-AKT和CDK2-Rb的双重激活,并协同失活GSK3β。在治疗OSCC小鼠时,靶向DNMT1获得了比PI3K抑制剂更大的抗癌效果,并且降低了PI3K抑制剂或PI3K与CDK抑制剂联合引起的血糖变化以及胰岛素不良反馈的毒性。因此靶向DNMT1重塑了一种新的全局性DNA低甲基化模式,通过平衡的信号协同作用,促进抗癌疗效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毒性作用。本研究表明,DNMT1是OSCC命运和治疗结果的关键看门人。


4

文章精选

Science Immunology | 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患者抗 BCMA CAR T 细胞治疗的单细胞分析

影响因子:24.8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涉及的欧易生物服务产品:单细胞转录组测序+TCR/BCR

研究内容:嵌合抗原受体(CAR) 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神经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有希望的,但CAR T细胞动力学和治疗后的免疫改变尚不清楚。本研究对使用抗B细胞成熟抗原(BCMA) CAR - T细胞治疗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MOSD)患者的成对脑脊液(CSF)和血液样本进行了单细胞多组学测序。增殖细胞毒性样CD8+ CAR - T细胞克隆被确定为自身免疫的主要效应器。具有增强趋化特性的抗BCMA CAR - T细胞有效地穿过血- CSF屏障,消除CSF中的浆母细胞和浆细胞,抑制神经炎症。输注产品中表达CD44的早期记忆表型可能与自身免疫中的CAR - T细胞持久性有关。此外,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相比,NMOSD患者的CAR - T细胞表现出抑制细胞毒性的独特特征。因此,本文提供了CAR - T细胞在神经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的功能机制。


5

文章精选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 经细胞外囊泡传递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通讯促进衣康酸积累并改善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

影响因子:24.1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涉及的欧易生物服务产品:转录组测序

研究内容: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CSS)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系统性炎症综合征,涉及由各种治疗、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的先天免疫亢进。然而,先天免疫细胞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利用poly I:C和脂多糖(LPS)诱导的细胞因子风暴模型,在CSS模型中确定了中性粒细胞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激活的保护作用。活体成像显示肝脏和脾脏中有中性粒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NDEVs),被巨噬细胞捕获。在体外共培养或注入CSS模型时,NDEVs抑制巨噬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NDEV处理巨噬细胞的代谢分析显示抗炎代谢物衣康酸水平升高,衣康酸是由Krebs循环中顺式乌头酸脱羧酶(Acod1,由Irg1编码)产生的。Irg1在巨噬细胞中,而非在中性粒细胞中,对NDEV介导的抗炎作用至关重要。在机制上,NDEVs传递miR-27a-3p,抑制衣康酸代谢酶编码基因Suclg1的表达,从而导致衣康酸在巨噬细胞中积累。这些发现表明,由细胞外囊泡介导的中性粒细胞与巨噬细胞之间的通讯对于促进CSS中巨噬细胞的抗炎重编程至关重要,并且可能对这种致命疾病的治疗具有潜在的意义。


6

文章精选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一种可控高温增氧及活性氧清除的免疫调节凝胶用于治疗糖尿病足溃疡

影响因子:19

作者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涉及的欧易生物服务产品:转录组测序

研究内容:糖尿病足溃疡(DFUs)是糖尿病患者中一种严重且日益常见的慢性疾病,通常对一般治疗策略反应不佳。缺氧和活性氧(ROS)的过度表达,导致炎症失调和巨噬细胞表型失衡,是导致DFU伤口长期不愈合的关键因素。这两个问题经常在一个连续的、有问题的循环中相互作用。目前,缺乏旨在同时处理这两个因素以中断这一有害循环的综合治疗策略。在此,一种免疫调节水凝胶(PHG2)被开发用于重塑不利的DFUs微环境。经过改造的PHG2不仅可以去除体内多余的ROS,还可以产生O2,在近红外光激活的局部热疗(42.5°C)下,其效率进一步提高。通过体外和体内研究,以及转录组学评估,证实PHG2破坏ROS与炎症之间的有害反馈回路,同时降低M1/M2巨噬细胞比例。这些发现有助于显著提高损伤的愈合过程,包括从背部、口腔到脚部伤口。总的来说,该方法为治疗DFUs提供了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


7

文章精选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纳米脂肪驱动巨噬细胞在生物膜微环境下细胞内感染的脂代谢重编程

影响因子:19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涉及的欧易生物服务产品:转录组测序、LC-MS代谢组

研究内容代谢竞争是医疗植入物表面细菌生物膜与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的零和博弈。在体外生物膜-巨噬细胞共培养系统中,发现生物膜微环境中宿主巨噬细胞脂质代谢过程的抑制与免疫耐受和细胞内持久性相关。通过提供油酸(OA)等脂质来重编程脂质代谢,从而重新激活免疫细胞以抵抗细菌感染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策略,但这不能完全破坏细菌的生物膜。基于纳米材料的锌离子干扰治疗在抗菌领域的应用是依托纳米材料的突出优点而出现的。因此,开发了一种具有近红外II(NIR-II)光热能力的靶向纳米脂肪HSA-IR820@OA@ZIF-8 (HIROZ),用于通过锌离子联合光热疗法破坏生物膜,细胞相容性的提高和细胞内摄取的增强使HIROZ诱导巨噬细胞形成细胞内脂滴(LDs)。光热联合锌离子诱导的代谢干扰增强了LDs的抗菌作用,并通过线粒体应激激活脂质代谢重编程介导的抗菌免疫反应。在小鼠伤口生物膜感染模型和皮下植入物相关生物膜感染(IABIs)模型中,HIROZ展示了基于脂质代谢重编程的持续和彻底的生物膜清除,为全面消除IABIs提供了以代谢干扰为中心的治疗策略的新思路。


8

文章精选

Bioactive Materials | 正交编织3D纳米纤维支架通过增强细胞双向迁移促进软组织快速再生

影响因子:18.9

作者单位:江苏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

涉及的欧易生物服务产品:转录组测序

研究内容:创伤所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外科手术的一大挑战。开发具有适当可扩展性和良好细胞反应的多功能支架是软组织再生的关键。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正交编织的三维纳米纤维支架,结合了静电纺丝、编织和改性气体发泡技术。所开发的正交编织三维纳米纤维支架具有模块化设计和可控制的纤维排列。在体外,正交编织的三维纳米纤维支架具有可调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易于载药等特点。在体内,在全腹壁缺陷模型中植入正交编织3D纳米纤维支架,证明了广泛的肉芽组织形成,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可以促进腹壁缺陷的恢复,同时减少肠道粘连。糖尿病创面修复实验的另一个结果表明,正交编织3D纳米纤维支架具有更高的创面愈合率、肉芽组织形成、胶原沉积和再上皮化。综上所述,这种新型的正交编织三维纳米纤维支架可能为优化软组织再生提供了一种有前途和有效的方法。


9

文章精选

Nature Communications | 迁移学习能够使用纳米孔直接RNA测序识别多种类型的RNA修饰

影响因子:16.6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涉及的欧易生物服务产品:酵母文库

研究内容:纳米孔直接RNA测序(DRS)已成为RNA修饰鉴定的有力工具。然而,在单个DRS样本中同时检测多种类型的修饰仍然是一个挑战。本文开发的TandemMod,是一个可迁移的深度学习框架,能够在单个DRS数据中检测多种类型的RNA修饰。为了训练高性能的TandemMod模型,从cDNA文库中生成体外表观转录组数据集,其中包含数千个标记有各种类型RNA修饰的转录本。研究人员验证了TandemMod在体外转录本和体内人类细胞系上的性能,证实了它在分析m6A和m5C修饰位点方面的高准确性。此外,又利用迁移学习来识别其他修饰,如m7G, Ψ和肌苷,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显著减少训练数据大小和运行时间。最后,研究人员利用TandemMod在不同环境下的水稻中鉴定了3种类型的RNA修饰,证明了它在不同物种和条件下的适用性。综上所述,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具有基本事实标签的资源,可以作为基于纳米孔的修饰鉴定方法的基准数据集,以及使用单个DRS样本识别不同RNA修饰的TandemMod。


10

文章精选

Cancer Communications |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代谢景观揭示了免疫逃逸中新的犬尿氨酸/ siglece -15轴

影响因子:16.2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涉及的欧易生物服务产品:转录组测序

研究内容:代谢重编程和免疫逃逸是癌症的两个标志。然而,代谢紊乱如何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驱动免疫逃逸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HNSCC的代谢景观及其驱动免疫逃逸的机制。作者采用液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RNA测序技术对69例HNSCC患者的配对肿瘤组织和邻近正常组织进行分析;体外和体内研究了犬尿氨酸(Kyn)的促肿瘤作用;在CD8+ T细胞中研究了Kyn的下游靶点;在体内研究Siglec -15过表达对CD8+ T细胞的调控作用;建立了一种工程纳米颗粒来递送Siglec-15小干扰RNA (siS15),并研究了其与免疫治疗反应的关系;在HNSCC患者队列中分析了Siglec-15与CD8+程序性细胞死亡1 (PD-1)+ T细胞之间的关系。上述发现全面描述了HNSCC的代谢图景,并揭示了Kyn/ Siglec -15轴可能是一种新的潜在免疫代谢机制,为癌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治疗策略。


文末福利-文献资料获取

1、若您需要获取文献原文,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欧易生物创新多组学”微信公众号


2、在公众号的聊天对话框中,提出您需要获取5月文章原文+文章对应序号即可获得原文(如:“5文章1”则后台将发送《Cell | 肽 REF1 是促进植物再生的局部伤口信号》原文给您),以此类推。PS:后台小编回复可能稍有延迟,请您耐心等待。






















上一页:项目文章|中科院一区PLANT J :安徽农大王云生团队揭示茶叶中类黄酮合成代谢新机制下一页:项目文章 Cell Mol Immunol(IF24.1)| 四川大学张舒羽教授多组学分析揭示辐射后炎症机制